【名稱】黃芪
【拼音名】Huánɡ Qí
【別名】綿芪、綿黃芪
【來源】為豆科黃芪屬植物[b]膜莢黃芪[/b]Astragalus membranaceus (Fisch.) Bunge 及[b]內(nèi)蒙古黃芪[/b]A. mongholicus Bunge的[b]根[/b]。野生品秋季挖根;栽培品播種后4~5年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后采挖,除去莖苗及須根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1.膜莢黃芪(卜奎芪、口芪)多年生草本,高0.5~1.5米。根直而長,圓柱形,稍帶木質(zhì),長20~50厘米,根頭部徑1.5~3厘米,表明淡棕黃色至深棕色。莖直立,具分枝,被長柔毛。單數(shù)羽狀復葉互生,葉柄基部有披針形托葉,葉軸被毛;小葉13~31片,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,長0.8~3厘米,先端稍鈍,有短尖,基部楔形,全緣,兩面被有白色長柔毛,無小葉柄。夏季葉腋抽出總狀花序,較葉稍長;花萼5淺裂,筒狀;蝶形花冠淡黃色,長約1.6厘米,旗瓣三角狀倒卵形,翼瓣和龍骨瓣均有柄狀長爪。莢果膜質(zhì),膨脹,卵狀長圓形,長2厘米余,先端有喙,被黑色短柔毛。種子5~6粒,腎形,棕褐色。 2.內(nèi)蒙古黃芪(紅藍芪、白皮芪) 形似上種,惟其托葉呈三角狀卵形,小葉較多,25~37片,小葉片短小而寬,呈橢圓形。花冠黃色,長不及2厘米。莢果無毛,有顯著網(wǎng)紋。
【生境分布】1.膜莢黃芪:生于山坡灌叢及旱坡砂質(zhì)壤土地區(qū)。分布于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內(nèi)蒙古、陜西、甘肅、寧夏、青海、山東、四川和西藏等省區(qū)。 2.內(nèi)蒙古黃芪:生于山野。分布于黑龍江、吉林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和西藏等省區(qū)。
【栽培】適應(yīng)性強,南北各地均可栽培,以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壤土及石灰質(zhì)壤土生長較好。種子繁殖,北方,春季4~5月或秋季9~10月播種,條播,行距1尺,開淺溝,深約1寸,將種子均勻撒播溝內(nèi),覆土半寸左右,每畝播種量2~3斤,播種后注意澆水保濕,約2~3周出苗;秋播者需至第二年春季出苗,出苗后,生有4~6片葉時,間苗,株距4~6寸。若采用穴播,每穴可播種5~7粒。生長期間可追肥1~2次;秋季注意排水以預(yù)防白粉病及根腐病發(fā)生,如發(fā)現(xiàn)后則可噴灑0.3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。
【化學成分】1.膜莢黃芪根含2’,4’二羥基-5,6-二甲氧基異黃酮(2’,4’-dihydroxy-5,6-dimethoxyisoflavone)、膽堿(choline)、甜菜堿(betaine)、氨基酸、蔗糖、葡萄糖醛酸及微量的葉酸。 2.內(nèi)蒙古黃芪根含β-谷甾醇、亞油酸及亞麻酸。
【作用】1、正常大鼠飼以含黃芪粉末的事務(wù)1周后,測其耗氧量比服藥前逐漸增加。 2、能加強正常心臟收縮,對衰竭的心臟有強心作用。 3、本品能使管狀血管和腎臟血管擴張,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擴張,皮膚循環(huán)暢盛,使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。 4、實驗者在自己身上進行了利尿試驗,證明黃芪有中等的利尿作用。 5、黃芪磨成粉末加入飼料給大白鼠喂服3日,有阻抑實驗性腎炎的作用。 6、黃芪對小白鼠有鎮(zhèn)靜作用,能維持數(shù)小時。 7、家兔口服黃芪,可使血糖明顯下降。 8、對大白鼠離體子宮具有興奮收縮作用。 9、抑菌試驗:本品在體外對志賀氏痢疾桿菌、炭疽桿菌、甲型溶血性鏈球菌、乙型溶血性鏈球菌、白喉桿菌、假白喉桿菌、肺炎雙球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檸檬色葡萄球菌、枯草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。
【炮制】[b]蜜黃芪[/b]:將黃芪片加煉熟的蜂蜜與少許開水,拌勻稍悶,放鍋內(nèi)炒至黃色并不粘手時,取出晾涼(每100斤用煉熟的蜂蜜25斤)。
【性味】甘,微溫。
【功效】補齊固表,托瘡生肌。主治體虛自汗,久瀉,脫肛,子宮脫垂,慢性腎炎,體虛浮腫,慢性潰瘍,瘡口久不愈合。
【用法用量】3~5錢,大量可用至1~2兩。
【附方】1、體虛自汗:(玉屏風散)黃芪5錢,白術(shù)3錢,防風2錢。水煎服。 2、脾胃虛弱以及氣虛下陷引起的胃下垂,腎下垂,子宮脫垂,脫肛:(補中益氣湯)黃芪4錢,黨參、白術(shù)、當歸各3錢,炙甘草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各1.5錢。水煎服。 3、失血體虛:黃芪1兩,當歸2錢。水煎服。 4、血小板減少性紫癜:黃芪1兩,當歸、龍眼肉、五味子各5錢,紅棗10枚,黑豆1兩。水煎服。 5、腦血栓:黃芪0.5~1兩,川芎2錢,當歸、赤芍、地龍、桃仁、牛膝、丹參各3錢。水煎服。 6、白細胞減少癥、貧血:生黃芪、雞血藤各2兩,當歸1兩,黨參、熟地黃各5錢。每日1劑,水煎2次,分2次服。孕婦當歸減量。 7、乳汁缺乏:黃芪1兩,當歸5錢,王不留行、路路通、絲瓜絡(luò)、炮山甲各2錢。水煎服。 8、各種神經(jīng)性皮炎:黃芪、黨參、山藥各5錢,當歸、蓮子、苡米、荊芥、蛇床子、牛蒡子、地膚子、蟬蛻各4錢,甘草2錢。有感染者加生地黃3錢,黃柏4錢。老人、兒童酌減。水煎服。早晚各服1次,并用熱藥渣搽患處。
【備注】1、同屬植物中下列數(shù)種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區(qū)也作黃芪入藥。 (1)[b]黑毛果黃芪[/b](白芪)Astragalus tongolensis Ulbr.,分布于甘肅、青海和四川等省。其根甘肅稱白大芪、馬芪,青海稱土黃芪,亦作黃芪入藥。 (2)[b]金翼黃芪[/b]Astragalus chrysopterus Bunge,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等省。其根河北稱小黃芪,甘肅南部作小白芪入藥。 (3)[b]多花黃芪[/b]Astragalus floridus Benth.,分布于甘肅南部,四川西部及西藏地區(qū)。其根四川作川綿芪或白綿芪入藥。 (4)[b]茂汶黃芪[/b]Astragalus maowenensis Hsiao,mss.產(chǎn)四川茂汶縣。 (5)[b]云南黃芪[/b]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.,分布于云南、西藏等地。在西藏部分地區(qū)以根作黃芪入藥。 (6)[b]梭果黃芪[/b]Astragalus ernestii Comb.,其根具有膜莢黃芪的利尿降壓作用,但強度較弱。四川理塘有以代黃芪用者。 2、同科巖黃芪屬(Hedysarum)的多種植物,商品稱為[b]紅芪[/b],有時作黃芪入藥。 3、個別地區(qū)過去常有將豆科苜蓿屬植物的[b]苜蓿[/b]Medicago sativa L.(安徽),草木樨屬植物[b]草木樨[/b]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.(東北),[b]白香草木樨[/b]Melilotus albus Desr.(山西),錦雞兒屬植物[b]錦雞兒[/b]Caragana sinica (Buchoz) Rehd.(華東),棘豆屬植物[b]藍花棘豆[/b]Oxytropis caerulea (Pall.) DC.(河北、山西),[b]小花棘豆[/b]Oxytropis glabra DC.(青海),野扁豆屬植物[b]毛野扁豆[/b]Dunbaria villosa Makino(河南)和錦葵科錦葵屬植物[b]圓葉錦葵[/b]Malva rotundifolia L.(江蘇),蜀葵屬植物[b]藥蜀葵[/b]Althaea officinalis L.(新疆)等的根稱“土黃芪”或直接混稱“黃芪”的,應(yīng)注意鑒別,不要誤作黃芪使用。
【摘錄出處】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【名稱】黃芪
【拼音名】Huánɡ Qí
【英文名】RADIX ASTRAGALI
【來源】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(Fisch.) Bge.var.mongholicus(Bge.)Hsiao或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(Fisch.)Bge.的干燥根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須根和根頭,曬干。
【性狀】本品呈圓柱形,有的有分枝,上端較粗,長30~90cm,直徑1~3.5cm。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,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。質(zhì)硬而韌,不易折斷,斷面纖維性強,并顯粉性,皮部黃白色,木部淡黃色,有放射狀紋理和裂隙,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狀,黑褐色或呈空洞。氣微,味微甜,嚼之微有豆腥味。\r\n本品呈類圓形或橢圓形的厚片,外表皮黃白色至淡棕褐色,可見縱皺紋或縱溝。切面皮部黃白色,木部淡黃色,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,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狀,黑褐色或呈空洞。氣微,味微甜,嚼之有豆腥味。
【鑒別】(1)本品橫切面:木栓細胞多列;栓內(nèi)層為3~5列厚角細胞。韌皮部射線外側(cè)常彎曲,有裂隙;纖維成束,壁厚,木化或微木化,與篩管群交互排列;近栓內(nèi)層處有時可見石細胞。形成層成環(huán)。木質(zhì)部導管單個散在或2~3個相聚;導管間有木纖維;射線中有時可見單個或2~4個成群的石細胞。薄壁細胞含淀粉粒。粉末黃白色。纖維成束或散離,直徑8~30μm,壁厚,表面有縱裂紋,初生壁常與次生壁分離,兩端常斷裂成須狀,或較平截。具緣紋孔導管無色或橙黃色,具緣紋孔排列緊密。石細胞少見,圓形、長圓形或形狀不規(guī)則,壁較厚。(2)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〔含量測定〕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[1]各5~10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三氯甲烷-甲醇-水(13︰7︰2)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在105℃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,分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日光下顯相同的棕褐色斑點;紫外光(365nm)下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。(3)取本品粉末2g,加乙醇30ml,加熱回流20分鐘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0.3%氫氧化鈉溶液15ml使溶解,濾過,濾液用稀鹽酸調(diào)節(jié)pH值至5~6,用乙酸乙酯15ml振搖提取,分取乙酸乙酯液,用鋪有適量無水硫酸鈉的濾紙濾過,濾液蒸干。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黃芪對照藥材2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三氯甲烷-甲醇(10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置氨蒸氣中熏后,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。\r\n(除橫切面外)
【含量測定】黃芪甲苷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(通則0512)測定。色譜條件與系統(tǒng)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;以乙腈-水(32:68)為流動相;蒸發(fā)光散射檢測器檢測。理論板數(shù)按黃芪甲苷峰計算應(yīng)不低于4000。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黃芪甲苷對照品適量,精密稱定,加80%甲醇制成每1ml含0.5mg的溶液,即得。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(過四號篩)約1g,精密稱定,置具塞錐形瓶中,精密加入含4%濃氨試液的80%甲醇溶液(取濃氨試液4ml,加80%甲醇至100ml,搖勻)50ml,密塞,稱定重量,加熱回流1小時,放冷,再稱定重量,用含4%濃氨試液的80%甲醇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,搖勻,濾過,精密量取續(xù)濾液25ml,蒸干,殘渣用80%甲醇溶解,轉(zhuǎn)移至5ml量瓶中,加80%甲醇至刻度,搖勻,濾過,取續(xù)濾液,即得。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2μl(或5μl)、10μl,供試品溶液10~20μl,注入液相色譜儀,測定,以外標兩點法對數(shù)方程計算,即得。本品按干燥品計算,含黃芪甲苷(C41H68O14)不得少于0.080%。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(通則0512)測定。色譜條件與系統(tǒng)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;以乙腈為流動相A,以0.2%甲酸溶液為流動相B,按下表中的規(guī)定進行梯度洗脫;檢測波長為260nm。理論板數(shù)按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峰計算應(yīng)不低于3000。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對照品適量,精密稱定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,即得。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(過四號篩)約1g,精密稱定,置圓底燒瓶中,精密加入甲醇50ml,稱定重量,加熱回流4小時,放冷,再稱定重量,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,搖勻,濾過,精密量取續(xù)濾液25ml,回收溶劑至干,殘渣加甲醇溶解,轉(zhuǎn)移至5ml量瓶中,加甲醇至刻度,搖勻,即得。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,注入液相色譜儀,測定,即得。本品按干燥品計算,含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(C22H22O10)不得少于0.020%。飲片\r\n同藥材。
【炮制】除去雜質(zhì),大小分開,洗凈,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
【性味】甘,微溫。歸肺、脾經(jīng)。
【歸經(jīng)】歸肺、脾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補氣升陽,固表止汗,利水消腫,生津養(yǎng)血,行滯通痹,托毒排膿,斂瘡生肌。用于氣虛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氣下陷,久瀉脫肛,便血崩漏,表虛自汗,氣虛水腫,內(nèi)熱消渴,血虛萎黃,半身不遂,痹痛麻木,癰疽難潰,久潰不斂。
【用法用量】9~30g。
【儲藏】置通風干燥處,防潮,防蛀。
【摘錄出處】《中國藥典》
【名稱】黃芪
【拼音名】Huánɡ Qí
【英文名】Radix Astragali
【別名】綿黃芪
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[b]蒙古黃芪[/b]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. var.mongholicus(Bge.)Hsiao的[b]根[/b]。春、秋季采挖,除去泥土、須根及根頭,曬至六七成干,理直扎捆后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多年生草本。莖直立,上部有分枝。奇數(shù)羽狀復葉互生,小葉12~18對;小葉片廣橢圓形或橢圓形,下面被柔毛;托葉披針形。總狀花序腋生;花萼鐘狀,密被短柔毛,具5萼齒;花冠黃色,旗瓣長圓狀倒卵形,翼瓣及龍骨瓣均有長爪;雄蕊10,二體;子房有長柄。莢果膜質(zhì),半卵圓形,無毛?;ㄆ?~7月,果期7~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向陽草地及山坡。主產(chǎn)內(nèi)蒙古、山西及黑龍江;現(xiàn)廣為栽培。
【性狀】根圓柱形,有的有分枝,上端較粗,略扭曲,長30~90cm,直徑0.7~3.5cm。表面淡棕黃色至淡棕褐色,有不規(guī)則縱皺紋及橫長皮孔,栓皮易剝落而露出黃白色皮部,有的可見網(wǎng)狀纖維束。質(zhì)堅韌,斷面強纖維性。氣微,味微甜,有豆腥味。
【化學成分】含黃酮類成分毛蕊異黃酮(calycosin)、3- 羥基- 9,10- 二甲氧基紫檀烷,還含黃芪皂甙Ⅰ、Ⅴ、Ⅲ( astragalosideⅠ、Ⅴ、Ⅲ) 。
【性味】性溫,味甘。
【功效】補氣固表,托毒排膿,利尿,生肌。用于氣虛乏力、久瀉脫肛、自汗、水腫、子官脫垂、慢性腎炎蛋白尿、糖尿病、瘡口久不愈合。
【附方】1、小便不通。用黃芪二錢,加水二碗,煎成一碗,溫服。小兒減半。 2、酒疸黃疾(醉后感寒,身上發(fā)赤、黑、黃斑)。用黃芪二兩、木蘭一兩,共研細。每服少許。一天服三次,酒送下。 3、白濁。用鹽炒黃芪半兩、茯苓一兩,共研細。每服一錢。 4、萎黃焦渴(每與癰疽發(fā)作,先后伴隨)。用黃芪六兩,一半生焙,一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;另用甘草一兩,也是一半生用,一半灸黃。二藥共研細。每服二錢,一天兩次。也可以煎服。此方名“黃芪六一湯”。 5、老人便秘。用黃芪、陳皮各半兩,研細。另用大麻子一合,搗爛,加水揉出漿汁,煎至半干,調(diào)入白蜜一匙,再煮過,把黃芪、陳皮末加入調(diào)勻服下。兩服可通便??梢猿7?。 6、血淋。用黃芪、黃連,等分為末,加面糊做成丸子,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。 7、少淋。用黃芪、人參,等分為末。另用蘿卜四、五片,加蜜二兩,稍稍灸過后,蘸藥末吃下,以鹽水送服。 8、吐血。用黃芪二錢半、紫背浮萍五錢,共研為末。每服一錢,姜蜜水送下。 9、咳膿咳血,咽干(這是虛熱,不可吃涼藥)。用黃芪四兩、甘草一兩,共研為末。每服二錢,熱水送下。 10、肺癰。用黃芪二兩研細,每取二錢煎湯服。一天可服三、四次。 11、甲疽(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)。用黃芪二兩、茹一兩,醋浸一宿,加入豬油五合,微火煎成二合。去渣,取脂涂瘡上。一天三次。 12、胎動不安(腹痛,下黃汁)。用黃芪、芎各一兩,糯米一合,水一升,一起煮到半到。分次服下。 13、陰汗?jié)癜W。用黃芪酒炒后研細,切熟豬心蘸著吃,有效。
【摘錄出處】《*辭典》